常見惡意程序名字前綴中英對照

以下內(nèi)容主要來自于霏凡論壇。

殺毒軟件經(jīng)常報(bào)出一大堆我們根本不認(rèn)識的東東出來,如何判別是否是真的病毒呢,首先可以根據(jù)惡意程序的名字前綴對照判斷一下,然后進(jìn)行可疑文件在線掃描即可判別,準(zhǔn)確率還是比較高的,不過也要看用的殺軟能力如何了。

Adware:即廣告程序
Backdoor:后門
Binder/MulDrop:被捆綁過的程序
Constructor:生成器
Downloader/dldr:木馬下載程序
Dropper/MulDrop/agent/:木馬釋放程序
Exploit/Bloodhound Exploit:漏洞利用,常見于各種網(wǎng)站
Hack/hacktool:黑客工具
keylogger:鍵盤記錄
Not-a-virus:主要見于Kaspersky系列反病毒軟件對一些非惡意但有可能被利用做不法勾當(dāng)?shù)某绦蚨x,一般與上面的各種單詞搭配來定義如Not-a-virus:adware.desktomedia。
Packed/pakes/Crypted:主要見于Kaspersky系列反病毒軟件對一些經(jīng)過加密殼處理過的程序特征
PWS/Infostealer/PSW:盜號
PUP:MCAFEE對一些用戶可能不想要(即流氓軟件等)的解釋
Riskware:有風(fēng)險(xiǎn)的程序,可能被不法利用
Rogueware:流氓程序
Rootkit:內(nèi)核級后門/木馬
Spyware:即間諜程序
tool:工具類型
Trojan:特洛伊木馬
Virus:病毒,這才是真正的病毒。
Win32:32位Windows系統(tǒng)上的
Worm:蠕蟲

繼續(xù)閱讀